用CRISPR诱发肿瘤,mit带来结直肠癌研究新法
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研究结直肠原发肿瘤转移的有效方法。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鼠体内生成了结直肠肿瘤。这种肿瘤会扩散到肝脏,与人类结直肠癌的行为十分相似。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肿瘤进展情况,测试新的癌症疗法。该研究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och癌症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
mit黑科技:肝癌发病几年前,我们就能找到它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效致癌物质。研究估计,大约有80%的肝癌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有关。由于黄曲霉毒素通常会在霉变的玉米、花生和葵花籽中存在,一不留神,人体就会将这种致癌物质摄入体内。最近,m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
【Science】mit研究长期记忆神经回路,海马体和新皮层记忆同时产生
mit 4月6日在 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对基于记忆过程的神经回路进行了研究,首次揭示出记忆在海马体和新(大脑)皮层中的长期储存是同时形成的,而在到达成熟状态之前,这一长期记忆会保持长达两周的“沉默”。最早的标准模型提出,短期记忆最初只形成并存储在海马体中,然后逐渐转移到新皮层长期储存并从海马体中消失。最新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这一模式做出修正。
mit 大牛发明「纳米狗」撕扯癌细胞,大幅提升药物战斗力
肿瘤表面被“栓”上了像珍珠一样的纳米颗粒(图片来源:mit 官网)1959 年,著名的物理学家 Richard Feynman 在加州技术研究所做了一个演讲,题目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演讲中他设想了一种
mit:全球首个抗衰老“吸血鬼疗法”临床试验,$8000是骗局还是科学?
用年轻血液来抗衰老?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的一家私人诊所里,人们可以通过支付8000美元来参与试验,这也是全球首个利用年轻人的血液“治疗”衰老的临床试验。2016年8月1日,Science网站报道称这项试验最快将在8月
mit将生物学机制引入神经网络,新模型或揭开抑制神经元功能
mit CSAIL(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们开发出一个新的大脑神经回路计算模型,这一模型将有助于理解抑制神经元(阻止其他神经元放电)的生物学功能。这一模型描述了一个由一列输入神经元和等量输出神经元
mit神经学大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超级颠覆研究,简直简直简直逆天了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下旬,礼来官方宣布,投入数亿美元研究经费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β淀粉样蛋白抗体Solanezumab的III期临床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礼来股价应声下跌近20%。朋友圈随即被「我们都是礼来人」占领。尽管
mit/Lyndra治疗疟疾药物疗效突破14天!
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会出现头痛脑热的时候。因此,一粒粒大大小小的药丸也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更别提一些慢性疾病患者,要长期按时服药才能控制疾病发展。然而,患者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忘记或是无法及时服药,这也给疾病控制带来了重大问题。最近,美国mit以及Lyndra公司的研发人员就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能够大大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从而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IBM与mit/哈佛博德医学中心开展肿瘤药物抗药性研究
肿瘤治疗中,最令医生头痛或是令患者恐惧的就是它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复发。而这也是目前肿瘤疗法研究中一个重中之重。为了研究不同患者、不同肿瘤类型对现有药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最近IBM Watson与mit/哈佛大学下属的博德研究中心达成了一项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的合作研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计划收集和分析超过10000例肿瘤药物抗药性患者基因组信息并进行肿瘤抗药性机制研究并助力未来新型疗法的开发。
这就是mit科学家的制药黑科技
有一帮顶级科学家正在默默地为迎接一人一药的「个体化用药」时代做准备。当然,催生这个时代到来的,是正致力于精准诊断的科学家和创业者们。2016年11月12日,国家会议中心,奋战的一线的创新者和实干家将精彩呈现一个让人期待的精准诊断未来。